回憶秘魯(Peru) 從<遠古外星人 (Ancient Aliens)>角度重新回望Saqsaywaman (薩克塞瓦曼)與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之遊歷終章
(註: 請先欣賞早前upload的<回憶秘魯(Peru) 從<遠古外星人 (Ancient Aliens)>角度重新回望Saqsaywaman (薩克塞瓦曼)與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之遊歷上篇> @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21/05/peru-saqsaywaman-machu-picchu.html)
承接前Blog,我繼續分享第一趟南美之旅<Peru Trip 2010 – My Revolution>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0/10/peru-trip-2010-my-revolution.html )之遊歷。 南美秘魯(Peru),本已距家萬里之遙,遠遊本已不易。 然而,在武肺肆虐已有年半的當下,南美之行可說是跟登月的難度不遠,更教我珍惜“一期一會”之旅! 旅遊秘魯大魅力之一,就是參觀印加帝國(Inca
Empire/ 1438 - 1572)留下來的許多石建遺跡,它們不只在秘魯獨有但卻是最集中在現今的秘魯境內,最出名的一定是人稱“天空之城”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2,430m)。前Blog分享的,位於印加帝國首都Cuzco(庫斯科) 的Saqsaywaman (薩克塞瓦曼)也不能錯過,其巨石牆與超凡的築疊巨石(重達128 – 200噸不等)工藝,即使無需專家也能看到箇中的不尋常,若果無相關的高超技術,單靠人力與主流學家所認為當時印加人所擁有的原始石製或青銅製工具,並無可能完成! 因此,<Ancient Aliens (遠古外星人)>論說者經常以Machu Picchu及Saqsaywaman作佐證。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Rickie @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前Blog既然分享了Saqsaywaman (薩克塞瓦曼)及庫斯科城中的Inca Walls (印加石牆),不如繼續分享Machu Picchu的遊歷,因為她一定是、肯定是初遊Peru的“指定景點”,而它不是“commercial
feel過濃又諸多限制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http://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4/10/mexico-trip-2014-yucatan-peninsula3.html ),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要探遊Machu Picchu,基本上一定以Cuzco作基地,根據Lonely Planet (LP)推薦兩種方法由Cuzco到Machu Picchu: 其一是乘坐火車PeruRail由Cuzco去到Machu
Picchu山下的旅遊小鎮Aguas Calientes (阿瓜斯卡連特斯),再轉乘接駁巴士到Machu Picchu。 此外,可選擇徒步部份的Inca Trail (印加古道)到達Machu Picchu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3/02/peru-trip-2010-inca-trail.html ),詳情建議於出發前emails到可靠local travel agents查詢行程與價格。 根據資料,Inca Trail全長約有40,000km,但不用擔心,就算你從Cuzco出發,最長的行程也不過是4天徒步約55km 而已,不算艱辛 (Note: To be precise,健行起點設於鄰近Ollantaytambo (奧揚泰坦博)的Km82 Check Point)! 此外,以Cuzco為基地出發到Machu Picchu為終點的Inca Trail trekking之旅,尚有2天或3天團的選擇,非常flexible。
Rickie x
Inca Trail Trekking 團友 @
Km 82 Check Point, Day 1, Inca Trail Trekking (印加古道健行之旅) , Peru (秘魯)
Rickie @ Inca
Trail Trekking (印加古道健行之旅), Peru (秘魯)
順便一題,Cuzco downtown內local travel agents選擇極多,良莠不齊;番查Lonely Planet (LP)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方法去選擇可靠的local travel agent。 出發秘魯前,我已透過電郵向幾家local travel agents問價,最後選擇當時LP推薦的Peru Treks & Adventure Tour Operator。 Blog主4日3夜的Inca Trail trekking之旅的詳情不在此文的範圍,或許他日另開一Blog再分享!
Final Push
to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Day 4, Inca Trail Trekking (印加古道健行之旅), Peru (秘魯)
可能許多人以為,印加帝國“不尋常”的大型石建遺址就只有Machu Picchu一座而已,因此若果傾盡整個帝國的人力物力去興建Machu
Picchu的話,那就應該“點死都死到出嚟”而無需動用任何的“外星技術”吧! 然而,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
Saqsaywaman就是另外的一個例子,而Cuzco附近的Sacred Valley (神聖山谷)裡有更多 “不尋常”的大型石建遺址! 此外,即使在印加古道健行途中也會經過許多令人讚嘆的石建遺址(尤其是Day 3),例如是Phuyupatamarka
(3,580m) 及Intipata
(2,800m)等。Machu
Picchu/ 印加遺址的其中一樣“最amazing”,就是他們在無馬匹又無發明車輪等等的情況下,將數以噸重、數以十萬計的石頭搬上動輒2,000m+以上的安第斯(Andes)山區! 而且,印加的遺址還有一大特色,他們喜歡在陡峭的山坡上築城對建築工藝與運輸能力等都有極高要求。 再言,甚至有研究指出,印加的大型遺址大部份只於2,000m+以上的山區發現,惟海拔低的海岸區或阿馬遜熱帶雨林區內則乎幾乎絕跡,似乎印加人專門選擇被普遍認為客觀建築環境困難的山區上建設,是不折不扣的高山文明!
初見“天空之城” – 雲霧下的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Car Road to
Aguas Calientes (阿瓜斯卡連特斯),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大部份人類文明的起源,均源自河流兩岸的肥沃土地,所以印加文明是個異數(但不是唯一的異數)。 據我所知,主流考古學家對印加文明何以起源於高海拔地區、印加人為何鍾情高山尚未有確切的解釋,但憑常理推斷,印加人應該擁有遠比我們想像以外的省人、省時、省力之高效率方法去築牆建城,無理由他們會“捨易取難”吧! 回說,Inca Trail
trekking之旅的Day 4,4:30am吃早餐、5:30am出發,先經過一段印加古道再通過Sun Gate,懷著好奇與興奮,終於到達位於山崗上的Guardhouse (Recinto
del Guardian),是欣賞與拍得“天空之城”的好地方! 清晨時份,山霧輕煙瀰漫,但透過如輕紗的薄霧已能窺看她的身影,更見到九曲十三彎、相信比<頭文字D>中秋名山五連髮夾彎還要“堅揪”的通向位處半山的旅遊小鎮Aguas Calientes (阿瓜斯卡連特斯),更覺得Machu Picchu選址的不可思議! Inca
Trail trekking之旅的最後節目,就是2hrs 的Machu Picchu guided tour,只是兩小時的guided tour肯定不夠,許多講解都只能點到即止。 Having said that,所有團友包括自己在內均實在太興奮,很想爭取每分每秒的時間自己探遊勝景。 嚮導見狀,也就匆匆講解幾個重點,就解散團友讓我們自由活動了!
Rickie x Inca Trail Trekking 團友 @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Guardhouse
(Recinto del Guardian),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事後回想,絕對可以有、而且值得要有更好的安排! 如果時間許可,4日3夜Inca Trail
trekking之旅後應該跟travel
agent 安排在Aguas Calientes多留一晚,好等翌日有個full day漫遊Machu Picchu與背後山峰的Wayna Picchu (Huayna Picchu/ 瓦伊納皮克丘山/ 2,720m)與山上的Temple of the Moon。 如果budget容許,可再跟travel agent 安排Day 1 抵步Machu Picchu後先來個private tour,可從中更了解Machu Picchu的環境與這片人類文明瑰寶的重點與謎思,翌日清晨先遊Wayna Picchu 後才漫遊、漫拍Machu Picchu (Note: 因為Wayna Picchu每天只有400個參觀名額,所以一定要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先行參觀),然後late afternoon離開勝景重返Aguas Calientes再乘火車(PeruRail)回到Cuzco! 以private
tour形式漫遊另一謎樣勝景的Tiwanaku (蒂亞瓦納科/蒂華納科)及Puma Punku
(普瑪彭古)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9/09/bolivia-chile-trip-2019-ancient_16.html )與Easter Island (復活節島)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20/02/bolivia-chile-trip-2019-chile-easter.html)後,非常推薦用這樣的模式去參觀那些“可一未必可再”的勝景:可自由發問問題、隨心欣賞拍片拍照,兼且無需人等你、你等人,確係真心正! Private tour可能會“肉痛”:但相信南美消費仍屬affordable
level;而且,Machu Picchu路途遙遠,再加上武肺之禍的覺悟 - 有些遊歷真係“有今生未必有來世”,一定要好好把握! 一切都會是值得的!
Royal Tomb
& Inka Tower,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留意Inka Tower上的石塊與石塊之間層疊得緊密工整、表面光滑之餘,更竟然可以砌出優美孤形,是master
piece!
Rickie x Wayna Picchu (Huayna Picchu/ 瓦伊納皮克丘山/ 2,720m),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無奈,2010的我是“太天真、太傻”,所以竟未有如此形式深度漫遊、也沒有在Machu Picchu多留一天將整個遺址玩盡、拍盡! 現在回想,仍覺非常可惜! 即使如此,我感到幸運,不只因為有緣有幸親歷勝景,更因為當天天氣放晴,山霧逐漸散去,眼下的“天空之城”竟然毫不吝嗇地盡現眼前,“amazing”一詞已不夠形容,單論震撼程度超過Tiwanaku & Puma Punku 、Chichen Itza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4/10/mexico-trip-2014-yucatan-peninsula3.html) 、Teotihuacan (特奧蒂瓦坎/陶蒂華康)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5/03/mexico-trip-2014-teotihuacan-part-1.html )、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凱馬克勒地下城)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7/11/turkey-trip-2016-cappadocia-ancient.html ),甚至是Easter Island上的Ahu Tongariki (15 Moais/東加里尼祭壇)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9/11/bolivia-chile-trip-2019-ahu-tongariki.html )等等! 現存的Saqsaywaman遺址當然無法比擬,也相信只有還未有緣見識過的埃及吉薩金字塔群(Giza Pyramids, Egypt)可以一拼!
Rickie @ The King’s Room,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因為,Machu Picchu遺址之規模與其存世的完整性、其建築結構與佈局之複雜與“城市感”,而她就是傲然屹立在一處2,400m高的險要陡峭的山脊之上,就算是建於現代也肯定困難重重,何況是最少約1,500年前的古代?! “一feel、一睇已知道馬丘比丘絕不簡單!” 回說,團體拍照之後,嚮導便帶我們到遺址之內特別講解幾個重點;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如有Royal Tomb 上的Inka Tower,石塊與石塊之間層叠得緊密工整、表面光滑之餘,更竟然可以砌出優美孤形,印加人非一般的工藝可見一斑! 此外,The 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是另一個讓人讚嘆的建築,那三個用光滑的巨石砌成的大窗歷經了千幾年大大小小的地震仍能保存完好,而且還穩藏著豐富的天文認知,據稱是對著日出時太陽光線的照射方向而設,而太陽神是印加人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講到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嚮導又帶領我們登上Temple Zones 再到達隔鄰的Observatory (古代天文臺)參觀平台上的拴日石 (Intihuatana)。 此石驟眼看來似是平平無奇,但竟然又有玄機。 其一,拴日石的四角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留意當時印加人並無指南針,要準確得知方向應該是透過觀測天文而得知,但是誰首先啟發或教授他們這樣做呢? 其二,印加祭師可以憑著大陽照射在拴日石上的倒影而準確測出夏至與冬至。
The 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拴日石 (Intihuatana), Observatory (古代天文臺),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根據記載,這樣的拴日石曾經廣泛存在於印加境內的城市,惟當西班牙人於16世紀入侵印加帝國後就將所有的拴日石破壞殆盡,因為拴日石與印加人崇拜太陽神因蒂(Inti)的儀式有直接關係,所以西班牙人藉著破壞拴日石去達到摧毀印加人原本信仰而迫他們改信天主教的目的! 由於馬丘比丘於西班牙人入侵以前已被荒廢,所以這塊拴日石方能幸免於難!
Rickie @ Observatory (古代天文臺),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除了上述種種,Machu Picchu內當然還有更多遺跡值得參觀、分享;即使未能親身遊歷,網絡上也不難找到許多關於她的記錄片與其他資訊,小Blog也無謂詳細重覆。 我帶著好奇與問題遨遊勝景,遊歷後對主流考古學家所提出的反而有更多的謎思,想與大家分享。 由於印加人並無文字再加上西班牙人滅亡印加帝國後肆意野蠻地消毀印加的紀錄,因此主流考古學家對馬丘比丘的實際建築歷史,方法及目的尚未有肯定的答案,只能靠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碳-14 (Carbon-14/ Radiocarbon dating)的化驗結果等去估計她的歷史與建築目的! 馬丘比丘於西班人滅亡印加帝國前夕已被遺棄,因此一直沒有比西班牙人發現才幸免於難,直到1911年才被美國耶魯大學教授Hiram Bingham III (海勒姆 賓漢三世)於當地農民的帶領下重新發現。 根據出土的文物及人類骸骨(約200具,主要是女性)以及遺址內密集的神廟與觀察天文的建築結構 (Note: 印加人相信天文與信仰),賓漢三世及後來的考古學家斷定Machu Picchu主要是作為祟拜祭祀的主要場所(Note: 有說是作為印加國王與王室的“冬宮”,但此說法漸不為考古學家所用)。
Temple of the Condor (禿鷲),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又根據後來對遺址內的有機物與骸骨進行碳-14的化驗結果顯示,顯示年份最早約為15世紀中葉,即與印加第一任國王帕查庫特克(Pachakutiq)的在位年間相若(1438 - 1471),於是考古學家便斷定Machu Picchu由第一任國王下令興建,直到第二任國王圖帕克·印卡·尤潘基(Topa Inca Yupanqui)的在位年間才竣工 (1471
- 1493)。 然而,親遊其景後一定會驚訝於Machu Picchu遺址的規模與建築佈局之複雜性,不禁會產生懷疑:馬丘比丘真是“短短”兩任國王在位55年間可以興建出來嗎? 懷疑,不單止是建基於眼前所見的,更是圍繞著的主流考古學家之武斷! 首先,許多人誤以為,碳-14
(Carbon-14/ Radiocarbon dating)可以直接測量馬丘比丘的建築石塊,這樣便應能準確地得出馬丘比丘的建築年份 (假設測量的樣本沒有因外來環境因素而被污染)。 然而,碳-14是根本不能夠用來直接測量石頭的年份的,最多是測量石頭上的有機物(例如石頭上的青苔等)之年份。 因此,考古學家以馬丘比丘遺址中所發掘出來的骸骨做碳-14,發現骸骨的年份是約15世紀中葉,於是便以此推斷馬丘比丘就是建於該歷史時期,這其實是很粗疏的結論! 因為,這不能排除,馬丘比丘(或部份主體建築)本身已建於15世紀中葉以前,而印加人到了上述時期才來到那裡並留下他們的足跡而已;而這一個可能,依個人甚至部份學者認為,不是全無道理。
Rickie @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要首先理解,印加帝國於第一任國王帕查庫特克時期只是一個管有庫斯科及周遭地區的小帝國而已,人力與資源肯定有限! 印加帝國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張,在第二任國王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位期間進行,惟透過戰爭進行的向外兼併肯定又要動用巨量人力與資源,那印加帝國還有沒有足夠的人力、國力去興建Machu
Picchu! 再言,印加帝國由第一任國王帕查庫特克起計只存在134年便被西班牙撤底滅亡,那除了人力、物力以外,究竟印加人有沒有足夠時間去完成Machu Picchu,Saqsaywaman及其它種種巨石建築物呢?! 許多人或許會忽略一個重點,即使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搬運及切割石頭,要建築如Machu Picchu及Saqsaywaman此等大規模的小城市/ 據點動輒需要數以十萬計的石塊,那“時間”就是另一個完工條件!有學者計算過若要如期完成如此大型建築的話,即代表印加人有能力在短短幾分鐘以內就能完成將一塊石頭由切割、打磨、搬運,到疊放在它應有的位置上的整個工序! 試想想,那有可能嗎?! 或者又有人會認為,印加帝國雖然只得約134年,但根據印加人的口述歷史/ 傳說可以將其族群歷史推前多約300年的12世紀,但當時的印加只屬安第斯山區的其中一個遊牧民旅而已,力量相比起成型後的印加帝國更加有限,有無額外的能力去興建大型的城市/據點更值得懷疑!
而且,如前文介紹Saqsaywaman及Inca Walls時已分享過,印加人將石頭切割成多邊形用類似“入榫”的方法將石頭無縫地層疊著而建牆建城,Machu Picchu的也不例外,甚至是石頭被打磨得更光滑、石塊與石塊之間層疊得更無縫 (例如Inka Tower及The 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等等)! 換言之每塊/ 大部份石造建材都係tailor-made,也只有特定的位置能夠安放,那肯家需要額外的建築時間。 再言,建造Machu Picchu的石材是堅硬的安山岩,部份就地取材但更大部份來自距離20km以外的石礦場,沒有發明文字的印加人是如何準確地進行紀錄與溝通,將施工時所需的石塊尺寸與擺放位置向石礦場的印加工人說明,而石礦場工人又如何將切好的石塊紀錄清楚向施工的付運呢? 更加上,古人壽命有限可能一代人還活不到50歲便死,因此興建Machu Picchu一項這樣的工程就非常可能要經過兩代、甚至三代的建築師與工匠去完成,那印加人如何在無文字的情況下如何準確地將未完成的工程及當中的各項細節傳承予繼任者呢?
最後,還有一些主流考古學家一直沒有確切或令人信服的答案之一大堆問題,例如印加人如何在主流考古學家認為只有石製及銅製的簡單工具下切割及打磨無數堅硬的安山岩(Andesite)作建材,尤其是要切割成多角的“入榫”位與周圍的石材無逢重疊? 如何在沒有馬匹、沒有車輪等等的情況下將石材運上二、三千米的山區上? 凡此種種問題及更多不解的謎思,使我越加讚嘆Machu Picchu的奇妙之餘也覺得她的神秘! 我帶著許多問題來到“天空之城”,但有緣有幸親歷其境後得不到答案之餘個人更覺得主流考古學家對她的種種不解之謎的“解釋”是武斷與牽強,逐 一再想起<遠古外星人 (Ancient Aliens)>論說者 (https://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5/09/mexico-trip-2014-mexico-citymueseo.html )對Machu Picchu的一些見解,值得大家深思! 當然,Ancient Aliens論說者不能解答所有問題也不能盡信 - 正如本地古文明愛好專家Chris Tai所言:“凡事解釋不到的就用有鬼或有外星人去解釋,咁就實得㗎啦?!” 那不是很荒謬嗎?! 但就Machu Picchu而言,我認為,Ancient Aliens的論說者是值得參考!
Rickie @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簡單而言,<遠古外星人 (Ancient Aliens)>論說者認為人類文明的起源係有來自外星人的參與,其證據/ 佐證可見於世界不同的古文明中,印加文明是其中之一。 <Ancient
Aliens>論說者認為,世界上某些古文明建築例如埃及的吉薩金字塔群 (The Pyramids, Giza Egypt)、上文提到的墨西哥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 Mexico)及凱馬克勒地下城 (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當然也包括Machu
Picchu及Saqsaywaman等等,雖出自古人之手但極有可能運用了某些可能源自外星的高度文明技術及/或裝備去興建,而此等技術與裝備因為外星人的離開及/或其它原因而失傳了! 此等技術與裝備並非“無中生有”或“憑空想像”,其實可以從古人透過文字及/或口述形式所描繪的而找到線索。 例如,在印加的“口述歷史”中據說有講述Machu Picchu,Saqsaywaman及種種的Inca Walls等等巨石建築是如何興建的。 印加人搬運巨石的方法,不是靠巨量的人力去拉去搬,相傳祭司們只要將他們的權杖指向石塊,石塊就會變得出奇地輕可以從容移動,直到祭司不再指向石塊為止。 就石塊的切割與打磨方面,印加的“口述歷史”又提到祭司們擁有一只“鳥”,此種“鳥”可以噴出火焰讓堅硬的安山岩需要切割或打磨的部份溶化,工匠便可以從容地將石塊製成所需要的形狀,待石塊冷卻後即能成形。
Rickie @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從主流考古學家甚至許多人的眼中,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不可相信,然而印加及許多其他南美古文明都未有發明文字而是靠口傳將其歷史與文化流傳,那我們憑甚麼去選擇相信某部份而選擇不相信某部份呢? 古人肯定不是傻的,有無可能他們真的眼見了我們還未掌握的某種反重力先進技術讓巨石變輕、又或者某種可以發放高熱又具移動性能的裝置真的曾經存在,但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深入了解箇中的技術、也未有的足夠的詞彙去表達眼前所見到的,只能用盡他們原始的詞語去表達,才會使“現代人”誤會那些不過是神話而已?! 或許有人又會問,如果真有此等技術存在過而且曾經廣泛應用,何以又會失傳? Well,除了外星人將技術與裝備收回並帶走此等“無敵解釋”外(雖然確有可能),但技術的失傳其實可以很快: 例如,這一輩的小朋友應該大部份沒有見過電腦的floppy disk了;又即使有人現在給予你一張floppy disk內裡儲存了某些技術的資料,你已極難找到相關的裝置去閱讀裡面的資料了。 就算你將floppy disk承傳給下一代,但他們只會更難找到裝置去閱讀floppy disk,久而久之可能連那只floppy disk也遺失了,這樣的話所儲存的技術就此煙滅! 回頭一想,floppy disk的面世到幾近絕跡都不過是約70年的事吧! 上述只是一個簡單例子而已,只想帶出一個反思: 持術的傳承其實並不簡單更是比我們預想以外容易失傳的!持術的傳承是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
“疲倦的Rickie” @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2,430m), Peru (秘魯)
Aguas
Calientes (阿瓜斯卡連特斯) , Peru (秘魯)
Machu
Picchu及Saqsaywaman尚有極多不解之謎,我認為如果再“drill深D”、再想得仔細一點,不難發現主流考古學家解釋之不足,而<Ancient Aliens>的論說就是另一個很好的角度去探索勝景! 此Blog已經寫得太長,不如在此收筆! 本文不是去persuade任何的朋友、Blog友去相信<Ancient
Aliens>的論說,反而係想帶出一個訊息,訊息並非相信是否有<遠古外星人>的存在,反而係你要有開放的心靈、open minded去接觸、去嘗試理解不清楚的事物! Backpacking,不就是要這樣嗎? 執筆至此,請容許我以一段卓飛於某台節目的台詞作結,個人非常認同:“其實在我身後許多的科學家、或者昔日許多的天文學家,在最早期當他們提出他們的理論時,許多人都話他們是癡線的! 甚至在人類未發現顯微鏡知道在細菌之前,其實細菌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我們的科技、我們的知識未能夠完全掌握得到,我們以為細菌是不存在而已! 我覺得在未來,大家要拿出一顆開放的心靈才可以接受到更新的事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bfu7pEHTo&list=PLZjsjX2FAKp1KxULgiu2-YIG8iqnHmRE2&index=10 ) 共勉之!
PeruRail, Aguas
Calientes (阿瓜斯卡連特斯) , Peru (秘魯)
Rickie x
Inca Trail Trekking Guide @ Aguas Calientes (阿瓜斯卡連特斯) , Peru (秘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