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Naha Bus」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Naha Bus」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Okinawa Trip 2012 - 日本的二戰懸念 從玉碎到平和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遊歷記下篇











Okinawa Trip 2012 - 日本的二戰懸念 從玉碎到平和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遊歷記下篇


(註:請先看<Okinawa Trip 2012 - 日本的二戰懸念 從玉碎到平和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遊歷記上篇> @ http://rickiekwong.blogspot.hk/2012/05/okinawa-trip-2012_8.html)

承接前blogKitty與我在Okinawa (沖繩) 那霸(Naha) 參加了一個由Naha Bus Company舉辦的地道Local 巴士旅行團,在一位穿著整齊制服的靚女導遊小姐帶領下,從那霸公共巴士總站出發,先後遊歷了首里古城公園、沖繩舊海軍司令部、ひめゆりの塔(姬百合之塔)、平和祈念公園與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及文化王國與玉泉洞。  其中,我們參觀了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期間日軍防守沖繩的舊海軍司令部,它是位於當年日軍所建築的地堡之下。  開放的300m地堡,有作戰室、醫療室及下士官室等,但相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為作戰室的地下室之白牆上的點點彈孔。  彈孔之源頭,不是因該段地堡曾經發生激戰,而是因為當日軍作戰失利,勝利無望之時,日軍將領以小型手榴彈自殺後爆彈撞擊牆身後所遺下的痕跡!  如果你不理解或不能想像當中情景,可觀看幾年前的一齣電影<琉璜島戰書 (Letters from Iwo Jima)> ,會有影像化的描繪。





Kitty @ Rickie (一臉肅穆) @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

日本人就是可以這樣的瘋狂!  我在早前的blog 鹿兒島(Kagoshima)的風光 櫻島(Sakura-jima) “刀頭之蜜的啟示> (http://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1/06/japan-trip-2009-kagoshima-sakura-jima.html ) 中提過,或許處於地震頻繁地帶的日本時時都有大災難發生之可能的現實,方會泛生神風敢死隊武士道切腹自決(自殺)”不怕死等等極端的文化。 當然,當時的自殺軍民中,有部份是被迫的(NHK紀錄片中也不迴避地詳細記述此點) ,但被迫者也得極需要陷入瘋狂的愚勇狀態方能完成此等瘋狂的行為!  我不同意自殺,也不完全認同日本人將櫻花比喻生命,可以是一剎光輝然後流逝的思想看法;但某程度上,我著實佩服他們不怕死的精神!  這又讓我記起Japan Alps 劍岳(Tsurugi-dake) (2,999m)兇險致命的山道上獨走的日本青年(http://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1/06/japan-trip-2009-part-6.html ) - 他明知每年也有登山先輩在劍岳上死亡或失踪(以剛過去的2011年的夏天為例,我所知的致命山難已有兩宗);他明暸如果獨走,一失足跌下筆直懸崖更可能永遠無人知曉!  我認為他的潛意識中必有必死不怕死的領悟,方能理解他為何能如此大膽涉險! 我不學日本人不怕死的態度,也根本學不來!但我要求自己盡心盡力的活出日本人瘋狂以外的優良態度:tuff、自律、discipline、守時及勇敢!








離開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導遊小姐繼續刻意以沉重哀傷的神情依然介紹下一個景點 - ひめゆりの塔(姬百合之塔)   姬百合之塔是指沖繩戰役後期時在原沖繩陸軍醫院第三外科所在的戰壕的遺跡所建立的慰靈碑。 話說,戰爭時期,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學校及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的女學生與師生總計240名因戰爭動員在沖繩陸軍醫院擔任隨軍看護人員,稱為姬百合學徒隊  沖繩戰役末期,日軍失利,學徒隊離棄陸軍醫院,分批撤退到附近山頭的各個戰壕。  後來,學徒隊被下令解散;部份姬百合學徒隊所匿藏的第三外科戰壕受到美軍攻擊,最後戰壕中的96姬百合學徒隊 中只有5名人員在沖繩戰役後生存下來。  戰後,戰死學生的家長發現戰壕並埋葬骸骨後,便建立慰靈碑的姬百合之塔。




ひめゆりの塔
(姬百合之塔) & 姬百合學徒隊戰死的第三外科戰壕

 






一如經過沖繩舊海軍司令部的
海軍戰歿者慰靈之塔時一樣,導遊小姐帶領一眾團友到姬百合之塔前合十默禱,日本團友照舊恭敬照做,我與Kitty只是沉默的站在一旁,沒有合十,沒有默禱。  姬百合之塔之旁,擺放了鮮花,也掛滿了象徵平和的紙鶴與祈求平和的彩色紙條。  我認同由學生與老師所組成的姬百合學徒隊之下場是悲慘,令人惋惜,但不值得過份同情 - 她們的死是因直接援助當年日軍守備沖繩的軍事行動所致,而歸根究底,沖繩血戰的原因,正是因為日軍侵略他國最後招致盟軍反攻的惡果。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及姬百合之塔的博物館所帶出(我說是“sell”)“平和這一個概念,主調是由於戰爭慘烈,死傷無數,故此必需要珍惜和平、祈求和平!  日本的戰爭博物館很懂得利用受害者的心態去展示過去戰爭的傷痕,然後就是以祈求平和去完滿整個戰爭反思  但我其實很好奇:這些博物館所展示的、所表達的,理應會對參觀者構成一個懸念” - 為何沖繩會被盟軍侵攻呢?  究竟為何好端端的師生要被徵召作姬百合學徒隊而最後要戰死呢?  要防止流血必先防止戰爭的發生;要防止戰爭的發生,首要是真實確切了解戰爭的起因,否則只透過戰爭死傷去祈求平和只是緣木求魚吧!


平和祈念公園與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

別過ひめゆりの塔(姬百合之塔) ?吃過巴士團安排的簡便午餐,我們便到達沖繩島南端的平和祈念公園與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  平和祈念公園與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位於海邊懸崖之上,面對著一望無際之大海。  其時,天朗氣清,藍天白雲,好一遍壯闊的天涯海角!  很難想像,67年前的同樣季節,沖繩的初春,盟軍便在山崖下的海灘處登陸;可能,當天也是藍天白雲的一個清晨,但在鋪天彈幕、隆隆的艦炮聲與啪啪的機槍聲無情的響過不停之下,多少熱血青年就此長埋異鄉了!  如果不是時間所限,我必定在祈念公園閒遊半天,或許更會大膽冒險依據山崖邊的小路走下海灘,重溫當年盟軍血戰搶灘的路線,懷緬一番!









Kitty & Rickie @
的沖繩平和祈念公園

祈念公園山坡之上建有和平之礎(平和の礎),是一在排排矮牆之上刻上在沖繩島戰役中死亡不分國籍的軍人和平民的姓名,據資料牆上已刻有差不多25萬人的名字。  Honestly speaking,我真的不明白,怎樣以受害者的心態,藉著列出眼前這些名字,能作為平和的基礎。  還是,列出這些被無情戰火吞噬了寶貴生命的名字,其實也不過是想strengthen自己作為戰爭受害者”(戰敗受害者”) 的身份而已?  只有肯正視過去的歷史,真正勇敢的承擔以往發動戰爭的責任並誠意的糾正,方能成為後世平和的基礎,而這些人的死方有意義。









沖繩平和祈念公園和平之礎
(
平和の礎)


又其實,日本對待歷史的態度,或許正是許多人處理自己遇上重覆的不幸時的寫照 - 刻意淡忘本因,然後以受害人的身份將惡果推諉於他人之身上或是抱怨命運的作弄。 此等做法、信念真能幫助一己從不幸的輪迴中解脫嗎?  近期大熱的真人show <盛女大作戰>中,F樣貌娟好但始終未能覓得有情郎。  她當然可以繼續選擇孤芳自賞或是於人前選擇以受害人哭訴過去的種種;但這樣的選擇當然只會得到繼續孤獨的下場,不值同情。  然而,如果有一天,F終肯正視並放下過去的感情,從新認真審視自己待人處事的嘴臉;深信,命運將會有所不同,愛麗斯應該是有可能走出夢遊仙境的!







Kitty @ 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


我喜愛日本,小
blog每每描寫她的美好可愛,但並不表示我無視她的邪惡瘋狂。  只是,大千世界並無完美,日本與日本人是絕對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的地方,那何不聚焦她的好呢?  我衷心祈願,也深信終有一天,她會覺醒,認清過去,從玉碎到平和的歷史長路中真正有所領悟,兩者之間再無懸念!

(全文完)











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Okinawa Trip 2012 - 日本的二戰懸念 從玉碎到平和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遊歷記上篇













Okinawa Trip 2012 - 日本的二戰懸念 從玉碎到平和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遊歷記上篇


我喜歡北國日本,但不代表不認識她的陰暗或瘋狂的一面,or simply turn a blind eye into it…

Okinawa Trip 2012,作為Kitty與我的honeymoon trip,但却是史上最緊急的升空,箇中原因已在前blog分享(http://rickiekwong.blogspot.com/2012/04/honeymoon-trip-from-fiji-to-okinawa.html ),不再重覆。  Okinawa (沖繩) 雖然美麗,Naha(那霸) 市區的確也有許多新鮮美食與目不暇給的紀念品發售,然而她時值春天的海灘是有點遜色,相信Fiji(斐濟)的海要比沖繩的更廣、更清,更美!  希望,終有一天,有緣、有幸,有錢到Fiji見識!  Kitty說過: 沖繩之旅,似Backpacking旅行多於honeymoon”  她不是在complaint,而是道出事實。  至少,我們本來是打算在沖繩北部海灘的Marriott Okinawa Resort & Spa渡過43夜,但因被那霸超好味的海鮮與極美麗的souvenir所吸引,那我們第3天已經回到那霸市區shopping and eating 了!






沖繩那霸的市中心國際通り



日本沖繩那霸公共巴士總站




沖繩單軌火車
(Yui-Rail/
沖縄都市モノレール線

Okinawa (沖繩) 之旅,我們根據旅遊書的介紹參加了一個由Naha Bus Company舉辦的地道Local 巴士旅行團。  講明是Local巴士旅行團,當然全程只得一個穿著整齊制服的靚女導遊小姐作日語介紹,並無英語翻譯;又個人覺得巴士旅行團是時間比較趕迫,但勝在方便與平宜,因此也值得向諸君推薦。  若諸君現在或他日身處那霸,可在那霸機場Domestic Terminal G/F內的Naha Bus Companyoffice或那霸公共巴士總站的office(於沖繩單軌火車(Yui-Rail/ 沖縄都市モノレール線) 旭橋駅下車) 於出發的前一天購票(只接受現金)便可。 巴士旅行團有3條旅遊路線可供選擇,我們則選擇了沖繩南部旅遊線從那霸公共巴士總站出發,先遊歷首里古城公園、接著是沖繩舊海軍司令部、ひめゆりの塔(姬百合之塔)、平和祈念公園與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及文化王國與玉泉洞,然後巴士團返回那霸霸公共巴士總站解散。  巴士團的景點,絕大部份都能乘搭公共交通前往;自遊行,當然可以漫遊其中,特別是平和祈念公園與沖繩縣立平和祈念資料館與文化王國及玉泉洞,但缺點當然是一天應該不夠!


Kitty & Rickie 與穿著整齊制服的靚女導遊小姐








Kitty & Rickie @
首里古城公園

如果你對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的戰史有認識,應該知道,英美聯軍於1945325日開始至7月初的83天中登陸並攻占沖繩,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血腥的戰役,而沖繩戰役也是唯一一場在日本本土開打的戰役。  據資料,當時島上的軍民約有100萬左右,但戰死或自殺的竟有超過24萬之多;而英美盟軍動員的55萬官兵中也有超過6萬人之傷亡。  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當時的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但仍能在沖繩彈丸之地給予盟軍予想以外的痛擊,主因其實有兩個: 日軍在沖繩(特別那霸與首里一帶)的所有山丘之下築有堅固複雜的地堡戰壕,所以即使在盟軍猛烈的炮轟與空襲下日軍仍能保存幾乎所有的戰力以應付盟軍的登陸。 第二則是日本的軍政府瘋狂的宣傳歌頌全民皆兵,於日本本土自殺式決戰的瘋狂構思(稱為一億肉碎作戰”(註:一億代表當時約一億的日本人口;而肉碎則是自殺式抵抗,相信出處是寧為肉碎,不作瓦全”) ;又加上向軍人及沖繩居民被洗腦式宣傳即使向盟軍投降,男人會被折磨殘殺而女人則會被強姦,因此奮戰至死或自殺是唯一的出路。  因此,沖繩戰役方會如此慘烈!  執筆至此,若諸君對沖繩戰役,甚至是二戰時的太平洋戰爭有興趣,除了看National Geography BBCDiscovery Channel的紀錄片外,也可觀看NHK一齣名為<太平洋戰爭紀實>之出色紀錄片,這樣應該會對當時的歷史有更全面的理解。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紀念館
由於沖繩戰役,如今,許多當時戰爭的遺址便成為現在的觀光點。  In fact,當你置身那霸及沖繩島南端,望向山邊,不難發現山坡有混凝土軍事強化的痕跡,正是當年日軍地堡之憑證;以及,山邊的巨型墓碑,正是紀念當時在地堡中戰死或自殺的日軍。  我們的巴士旅行團,匆匆遊歷過首里古城公園後,下一個景點便是位於前述的其中一段日軍地堡下的沖繩舊海軍司令部。  當旅遊巴士由巴士總站駛向首里古城公園時,導遊小姐以輕鬆歡渝(但頗機械式) 的語調沿途作介紹,但當觀光巴士離開首里古城公園駛向舊海軍司令部時,導遊小姐便變得神情肅穆,刻意以沉重哀傷的神情作沿路介紹。  Kitty與我雖然聽不懂如此複雜的日語紹介,但當然意會她是在訴說當時戰爭的慘烈吧。  我相信,導遊小姐會細訴當年日軍的悲壯戰死與平民的無辜死亡與集體自殺,但不知道她又會否交待戰爭之因由,正是日本先向他國侵攻,方會落得最後近乎滅頂的下場呢?!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紀念館 – “海軍戰歿者慰靈之塔


我們終於到達舊海軍司令部戰壕的入口,正是位於一處山丘之上,鳥瞰著沖繩的市區與遠處的海岸。 舊海軍司令部所處的地堡,現已開放300m左右供遊人參觀。  入口之前,設有一石碑,上書海軍戰歿者慰靈之塔 導遊小姐帶領我們一行人到石碑前,請我們於石碑前合十默禱。 同團的日本人當然恭敬照做;可要求我為二戰中戰死的日軍默禱,涉及大是大非的歷史問題,就算更愛日本,都不能從命!  Kitty當時不解,見同團的日本人均合十默禱,本欲低頭照做,但被我猛然喝停! 難道守備沖繩的日軍有份參與侵略中國?” Kitty問我。 未必!  更有可能不是!  然而,我們必須認清歷史的緣起:為何盟軍要血戰沖繩?那其實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在當時的日本軍民支持下發動戰爭,到最後有這樣的下場,可說是一種共業,不值可憐!我肯定的回答。  我喜愛日本;我不是憤青;我只是對歷史有點認識與見解,始終認為大是大非的立場不能混淆!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紀念館的入口處展覽館


舊海軍司令部位於山丘下的地堡,雖經過一條長隧道樓梯方能到達。  入口處的第一層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示一些沖繩戰役的圖片、日軍的軍備、遺物與書信等。  我本想細閱展示版上從日本人角度出發對戰役背景歷史及經過之描繪,奈何時間有限,只能匆匆一看。  博物館也擺放著一部電視機,播放著據稱是以當年沖繩戰役中倖存兒童的角度訴說戰爭的慘烈之紀錄片。  紀錄片以一把小童的聲音作旁述,就算不懂日語,也的確予人一種楚楚可憐之感。 地堡的長隧道樓梯入口處更放有一個滿戴象徵和平的紙鶴之玻璃箱;整個setting似是日本及沖繩是當年盟軍被猛烈炮轟空轟及侵攻的受害者,應該同情。  此等公關包裝,可能對某部份的日本人及不熟歷史的人有效,但對於真正認清歷史的來看,其實很可笑!  Kitty與我在進入地堡的長隧道樓梯入口處拍照;Kitty於鏡頭前一貫展露出她甜美而天真無邪的笑容,可我刻意神情嚴肅,不是在“chok” ,而是清楚表達要認真尋找歷史、還原歷史及對待歷史之意。


Kitty & Rickie @ 通向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地堡的長隧道樓梯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地堡

走下長隧道樓梯置身於當年日軍死守沖繩的地堡,在半明不暗淡黃燈光的襯托下,是有一種戰爭歷史的淒涼壓迫感。  地堡戰壕其實幅員甚廣,地道交錯複雜,總長度達10公里以上。  現在開放公眾參觀的,不過是其中的300m;我曾經看過一齣NHK的紀錄片,日本政府及民間團體至今仍會深入未開放的地道,發掘戰時的文物與軍人的遺骸 – if my memory is correct,至今仍有約4千具軍人的遺骸長埋在地道之中。  開放的300m地堡,有作戰室、醫療室及下士官室等,但相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用作作戰室的地下室之白牆上的點點彈孔


(待續;請留意<Okinawa Trip 2012 - 2012511upload日本的二戰懸念 從玉碎到平和 沖繩舊海軍司令部遊歷記下篇> @ http://rickiekwong.blogspot.hk/2012/05/okinawa-trip-2012_10.html)